【夜读】成年人最舒适的生活方式:多读书,不内耗,有热爱
前段时间,网上有一篇文章,吸引无数网友羡慕。
写的是一名硕士,在他30岁这年决定退休,过自己想过的生活。
其实,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,他也是随大流的一员,参加工作,攒钱买房,时候到了就找个人结婚,再生个宝宝,没有自己的方向,内心无比焦虑。
就在他焦灼的时候,疫情突如其来。
在居家的那几个月,他终于有大片的空白时间去阅读,沉淀和反思自己的过去,遵从内心,摸索出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。
疫情这几年,不只是这名硕士,很多人对生活都有了一种新的感悟。
忙忙碌碌的社会里,成年人最舒适的生活方式,不过就是多读书、不内耗、有热爱。
1.多读书
《人民日报》写过这样一句话:书中未必有黄金屋,但一定有更好的自己。
为了见证书里的十里洋场,一个叫雷海为小伙子,来到上海,做过电工,洗过车子。
因为书里描绘的天堂苏杭,雷海为又转站去了杭州,当过快递小哥,送过外卖。
尽管日复一日地为生活忙碌奔波,但热爱古诗词的他,每天都不忘趁着空闲时间,读书背诗。
而他多年的读书积累,让他在《中国诗词大会》里过关斩将,最后成为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第三季的总冠军,被一所学校邀请,成为一名教研老师。
他曾经读过的书,让他的未来,有了更多的可能。
莫言曾说:“阅读可以弥补生活经验的贫乏,读历史可以让你的生活往前提,读科幻可以让你的生活往外扩。”
也许,匆忙一生,我们也只能去几个地方,但是,读书可以带我们走遍世界,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,也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2.不内耗
曾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问题:“一个人活得很累的根源是什么?”
其中一个高赞是这样写的:“不是能力问题,不是外貌问题,而是没能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。”
深以为然。
从生到死,我们都在跟自己相处,比处理好跟别人的关系,处理好跟自己的关系,更重要。
前同事晓妍,是个心思敏感的姑娘,别人一个表情或一句话,都能让她想很久。
一次,领导突然说要开会,但会议要用到的资料挺多,负责资料的同事就想让晓妍帮忙复印。
但晓妍手头上的工作也比较急,就婉言拒绝。
这本就不是一件大事,可她却一直在想,对方是不是生气了,是不是觉得我在说谎,还差点耽误了手中的工作。
生活中,很多人都因为这样反复纠结,觉得自己很累很不开心。
曾国藩说:“物来顺应,未来不迎,当时不杂,既过不恋。”
学会和曾经握手言和,不内耗,才能够过得快乐舒心。
3.有热爱
曾在有这样一句话:“人生漫长,晴雨交加,但若是心怀热爱,即使岁月荒芜,亦能奔山赴海,静待一树花开。”
人若有一项喜欢的事业或兴趣,即使周身的环境再艰苦枯燥,也不会觉得难熬。
因为小时候读过的一篇课文,樊诗锦对敦煌心生向往。在大学时,因缘际会,樊诗锦去过一次敦煌,“敦煌”的种子就此在她心间萌芽。
北大毕业后,樊诗锦毅然选择奔赴敦煌,从事石窟壁画的研究和保护工作,在风沙中坚守了半个世纪。
樊诗锦曾回忆道:“戈壁沙漠,环境闭塞,物资匮乏,但一走进洞窟,这些就都不重要了。”
正是因为心中那份对敦煌的热爱,糟糕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,也没能让她动摇半分。
65岁时,她依然行走在研究和保护石窟的第一线, 并积极推动“数字敦煌”,对石窟壁画及文物的保护,和延续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樊锦诗这一生,恰恰印证了那句话:“唯有热爱,可抵岁月漫长。”
热爱,可以是毕生的事业,也可以是生活营养品。但无论哪种,它都能充实我们的生活,也让我们对未来有所期待。
4.写在最后
《黄金时代》里有一句话:“人这一生,可以选择的事儿很少,没法选择怎么生,也没法选择怎么死。”
我们不能拒绝自己的出生,也无法决定自己的死亡,但在人生这段已定的旅程里,我们可以选择属于自己的活法。
多读书,拓展生命的宽度;
不内耗,取悦和关注自我;
有热爱,让心灵有所归依。
我们越用舒适有度的方式对待生活,生活就越会舒适和顺心来回报我们。
愿每个成年人,都能够用最舒适的生活方式,对待生活,对待自己。